更新日期:2019-04-05 11:38:01 文章來源: 分類:[客戶案例 ] 瀏覽次數:
檢測內容及方法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1.儀器設備:荷載箱、電子位移計、數據采集儀、精密壓力表、樁身應力計、檢定和校準均合格;電動油泵、剛性承壓板、油管若干等。
2.試驗原理:通過對樁基分段加載,利用樁基各段互為反力作用,盡量充分地調動樁基及各土層的性能,并將其表現參數準確記錄。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得到試驗樁基及各土層的真實特性。根據樁基及各土層的特性,進而推導出樁基的極限承載力等一系列安全性結論。
3.試驗裝置:
①加載系統:包括高壓油泵、特制荷載箱以及高壓油管。采用荷載箱為具有專利技術的專業荷載箱,其特點為:設計荷載箱的形狀、布局形式等參數,充分考慮注漿、補漿等任務預留實施空間。
②數據采集系統:試驗的數據采集,采用電腦讀數,電腦系統實時顯示數據,并每30秒自動存儲一次。記錄內容包括:油壓,荷載箱上部位移,荷載箱下部位移,樁頂位移等。
③數據傳感裝置:位移傳感器:傳統的位移棒作為位移測量的裝置,安裝要求高,安裝效率低,特別是不適應長樁的檢測。此次項目采用位移絲外套護管的方式,以簡化安裝過程并提高檢測精度。在檢測點截面引出若干組位移絲(通常3組),到樁頂后,用一特定裝置將這些位移絲進行固定,并讀取這些位移的平均值。位移值由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其讀數精確到0.01mm。
4.試驗方法:
①試驗加卸載方法:根據國內規范和相關設計要求,采用慢速載荷維持法進行加載。加載:分9級級加載,每級加載為預估承載力的1/10;卸載:分5級卸載,每級卸載為加載級別的2倍;加載數據記錄:每級加載后在第1h內觀察第5、15、30、45、60min的位移值,以后每隔30min觀察一次,以判斷穩定狀態。位移相對穩定標準:每1 h 內的位移量不超過0.1 mm,并連續出現兩次(從分級荷載施加后第30 min開始,按1.5 h連續三次每30 min的位移量計算)。卸載數據記錄:每級荷載維持1 h,按第15 min、30 min、60 min 測讀位移量后,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殘余位移量,維持時間為3 h,測讀時間為第15 min、30 min,以后每隔30 min 測讀一次。
②終止加載條件:
1)某級荷載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位移量的5倍,但位移能相對穩定且上、下位移量均小于40 mm時,宜加載至位移量超過40 mm。
2)某級荷載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位移量的2倍,且經24 h 尚未達到相對穩定標準。
3)已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加載量。
4)當荷載—位移曲線呈緩變型時,可加載至位移量60 mm~80 mm;在特殊情況下,根據具體要求,可加載至累計位移量超過80 mm。
③實測得到荷載箱上段樁的極限承載力和荷載箱下段樁的極限承載力,按照相關自平衡技術規程中的承載力計算公式得到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
= (
-W)÷g +
公式中:
---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kN);
---荷載箱上段樁的實測極限承載力(kN);
---荷載箱下段樁的實測極限承載力(kN);
W---荷載箱上段樁的自重;
g---荷載箱上段樁側阻力修正系數,對于粘土、粉土取0.8,砂土取0.7,巖石?。?;若上部有不同類型的土層,g取加權平均值
。
現場圖片